
行业新闻
-
062022-04丰富手段,化解风险——不良资产处置迎难而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还提出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所谓不良资产处置,是指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对资产进行的价值变现和价值提升活动。在金融体系中,有一类特殊机构,它们以化解金融风险为己任,专门处置不良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当前,已有多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陆续公布2021年年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发挥专业优势,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发挥出独特功能,助力化解金融风险。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加大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水平,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应看到,银行不良贷款率还存在压降空间。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提出,支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末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1.73%。其中,大型银行不良率1.37%,同比下降6个BP,总体保持较低水平;股份制银行不良率1.37%,同比下降了13个BP,城商行不良率是1.9%,较上年同期上升了9个BP,农商行不良率3.63%
-
022022-045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公布:可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和处置 金融虎讯4月1日消息,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显示,目前,我国共有5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银保监会表示,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由银保监会制定规则,地方实施监管及风险处置。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认可条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45号)有关要求,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设立或授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必须经银保监会向金融企业公布名单后,方可开展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和处置业务。
-
012022-04经典案例 不良资产首例涉刑大案:无罪背后,如何理解民刑边界? 今天,飒姐团队为读者剖析不良资产首例涉刑大案,这是一件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经典案例。2021年11月27日,这场历时将近6年的案子终于宣判,所有被告人均被宣告无罪。本案不仅显示出民事纠纷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分野,刑事手段不能干预民事诉讼的原则,也揭示了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有其自己的独特法律规则和交易惯例,暴露出处置中的规范以及不良资产的估值难题等问题。接下来,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为读者展开讨论该案例。01案件摘要2016年1月22日,公安部将某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举报某资产管理公司呼和浩特市办事处涉嫌经济犯罪的线索转交给内蒙古公安厅进行初查。2016年3月,内蒙公安厅对资产管理公司包括总经理在内的5名员工,以涉嫌“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进行立案侦查。2016年8月,处置相关债权的律师王某被以涉嫌提供虚假材料证明文件罪采取强制措施。2017年6月,某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管理公司)员工陈某某等四人被以涉嫌“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为由刑拘。历经检察院提起公诉、辩护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等,王某被以诈骗的重罪提起公诉,其他多人均被以涉嫌国有公司人员失职罪提起公诉。2019年3月,呼和浩特市中院公开开
-
312022-03中国信达张卫东:深耕不良资产市场 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 3月31日消息,第28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今日召开,主题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国信达党委书记、总裁张卫东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信达深耕金融不良资产市场,全力收购和处置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积极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助力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一是坚守银行不良资产主阵地。自十九大以来,中国信达已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持续保持行业领先。二是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去年,中国信达收购信托公司转让债权近百亿元,与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达成战略合作;竞得首单银登中心单户对公不良资产,收购首单银行理财不良资产并成功处置。三是参与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当前个别中小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对区域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信达通过重组顾问、收购不良资产、补充资本等方式积极参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的改革化险。
-
302022-03中国华融2021年收购不良资产包规模779亿元 2022年3月29日,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融”)发布经3月28日董事会审议通过的2021年度业绩公告。中国华融董事长王占峰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自身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考验,中国华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上级部门、股东、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保持战略定力,围绕“转型年、攻坚年”中心任务,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圆满完成引战增资,经营发展大局保持平稳,主业核心优势持续巩固,高质量发展新华融建设取得历史性阶段成果。公司着力转型攻坚,新华融经营管理呈现积极向好趋势。在持续压降资产规模、负债规模基础上,收入结构趋势性向好,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经营总体运行平稳,营业收入小幅上升,利润扭亏为盈。加强风险管理及内控合规建设,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监督和执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发展根基不断夯实。公司顺利实施改革重组,成功应对多重挑战。积极调整、有效应对年报延迟披露、股票停牌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流动性始终保持平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保持舆论环境平稳,公司股票按期顺利复牌;积极稳妥推进持牌子公司股权转让;顺利引入中信集团等5家战略投资者,以实
-
302022-03中国信达2021年归母净利120.62亿,不良资产板块利润占比73.2% 金融界3月29日消息3月29日晚间,中国信达(HK:1359)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报告。截至2021年末,中国信达总资产规模达15642.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04%;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1788.0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89%。核心业务方面,截止2021年12月末,中国信达不良资产经营板块总资产9974.93亿元,收入总额770.90亿元,税前利润141.94亿元,在集团总资产、收入总额和税前利润中的占比分别达到63.8%、78.9%、73.2%。据介绍,中国信达加大收购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力度。加强与各大国有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合作,深度参与公开批转市场业务,全年新增收购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485.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5%;收购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110.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18%。在盈利方面,截止2021年末,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净利润120.62亿元。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ROE)7.15%,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0.84%,持续保持同业领先水平。据了解,中国信达不良资产处置方面,全年金融类不良债权资产收入13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
292022-03鄂尔多斯农商银行违法被罚 发放贷款掩盖不良资产等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9日讯中国银保监会网站今日公布的鄂尔多斯(24.600,0.46,1.91%)银保监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鄂银保监罚决字〔2021〕1号)显示,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放大额超比例集团客户贷款、发放贷款掩盖不良资产、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刘生荣为发放大额超比例集团客户贷款、发放贷款掩盖不良资产、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等违规授信业务的直接责任人;张志强为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资金回流出票人、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的直接责任人。鄂尔多斯银保监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第四十八条第二项规定,对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罚款40万元,对刘生荣予以警告,对张志强予以警告。处罚决定日期2021年1月11日。官网显示,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起源于1953年,2007年7月完成股份制改造。目前,全行下辖65家营业网点,服务覆盖全市6个旗区(包括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达拉特旗、鄂托克旗、准格尔旗)和乌海市,相对控股阿尔山农商银行,在河南省固始县、山东省乳山市
-
282022-03兴业银行2021年盈利827亿总资产超8.6万亿 不良“双降”涉房业务不良率仅1.34% ●长江商报记者徐佳吕家进履新兴业银行(601166.SH)董事长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表现亮眼。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12.36亿元,同比增长8.9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下同)为826.8亿元,同比增长24.1%,业绩增速暂列上市股份行第二。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总资产8.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98%;不良贷款余额487.1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9.42亿元,不良贷款率1.10%,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覆盖率268.73%,较上年末提高49.90个百分点。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深入推进转型的2021年,兴业银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报告期内,该行实现非息净收入755.57亿元,同比增长26.73%,非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4.15%。在备受关注的房地产业务方面,截至2021年末,兴业银行境内自营贷款、债券、非标等业务项下投向房地产领域业务余额1.65万亿元,不良率1.34%。其中,个人房地产按揭贷款1.12万亿元,占比67.82%。非息净收入增长近27%远超营收增速年报显示,2021年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212.36
-
282022-03处置不良资产一箭双雕 农商银行调结构、降成本 2022年以来,为了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降低资产管理成本,农信系统对抵债资产的处置也在提速。《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名为“中西部金服”的阿里拍卖陕西一级服务机构,正在持续推介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陕西信合”)各级行社的抵债资产包,涵盖资产数量包括已开发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个人住宅,推介方向包括售卖和招商。与此同时,以“抵债资产”为关键词在淘宝中搜索,有不下十家农商银行、农信社的相关资产在售,售卖的资产通常为厂房、商铺以及个人住宅。有北京法拍房人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陆续有大量断供房以资产包的形式流向市场,但从拍下资产包到手续完备后房产过户到用户手里,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可能会持续一年以上。抵债资产积极变现虽然目前农商银行抵债资产真实数量一直没有准确统计数据,但在2022年春节前后,从代拍平台、处置服务公司等渠道可见农商银行抵债资产包流出的频率和数量有明显增加。记者注意到,中西部金服自2021年9月开始持续推介多家农商银行和信用联社的相关资产,资产权利人包括陕西信合山阳农商银行、陕西信合留坝联社、陕西咸阳秦都农商银行、陕西信合蒲城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推介的资产项目包
-
232022-03银行不良资产包转让潜规则 淘金不良资产,总要交点学费。作为银行不良资产包的业余买家,李智楠(化名)长期游走在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他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手中购买这些不良资产,偶尔,也会从银行直接收购单宗债权。由于经济实力受限,李智楠以处置单笔债权为主,不敢贸然承接批量债权,而这更是加大了清收处置的不确定性。2015年以来,随着银行不良贷款的持续增长,不良资产处置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行业主体也在增加,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应用,各路资本跃跃欲试,以期分享这个所谓的“高收益行业”。“其实,这个行业并没有外面说的那么热,实际上是外热内冷。”李智楠说,多年来的处置经历令他感知人间冷暖,有赚过钵满盆满,也亏过一塌糊涂。3毛钱一个“包”进入8月,上市银行迎来半年报密集发布期,此前,根据银监会初步统计数据,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1%;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金3.47万亿元,同比增长16.1%,拨备覆盖率161.3%;主要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7%。银行业主要通过清收、重组和核销等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其中,自主核销和打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
-
222022-03剥离不良资产 科融环境聚焦绿色新能源 中证网讯(记者刘杨)3月21日晚间,科融环境公告称,公司就全资子公司诸城宝源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股权重组暨债务豁免,与浙江汇通电气有限公司等签署重组协议。根据协议,重组完成后,浙江汇通电气有限公司将持有诸城宝源80%的股份,科融环境持有诸城宝源20%股权,诸城宝源将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科融环境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重组有利于公司盘活资产、减少负债,进一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产结构,促进公司进一步聚焦氢能等绿色新能源业务,稳步提升盈利能力。结合公司确定的总体战略,该事项对公司未来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将带来积极影响,并且将对公司在未来战略并购及业务拓展上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符合公司和全体股东长远利益。公司表示,本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该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
212022-03不良资产出表手法隐秘 租赁公司“非真实转让”被罚 本报记者刘颖张荣旺北京报道日前,新疆银保监局发布对长城国兴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兴金租”)做出处罚决定,其因非真实转让租赁资产,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售后回租业务尽职调查不到位、租后管理不尽职,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罚150万元。相关的时任负责人:项目组组长岳某、业务部门负责人武某、副总经理郭某和副董事长(主持工作)、董事长张某也领罚5万至8万元不等,总罚款数额为24万元。被处罚原因中的“非真实转让租赁资产,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对于被处罚的原因以及进行非真实转让租赁资产的背景等问题,国兴金租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公司坚决贯彻落实监管意见,此前已认真完成该项工作的整改。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杨楠认为,从通报处罚的内容无法获知其非真实转让的租赁资产的内容以及相对方的信息,不过当下有很多企业通过将不良资产转让达到优化表内资产的目的,然而转让后企业仍对该资产承担相应的管理、回购责任等,这也可以称为不良资产非洁净出表,这是监管部门管理的重点。风险放大杨楠表示,转让租赁资产包括两种情形:一种目的是融资,另一种则是将不良资产出表。真实的租赁资产转让是合法合
-
182022-03新中原银行组建后喜忧参半?总资产跻身万亿城商行第八位,不良贷款余额近130亿排位第五 中原银行合并吸收三家城商行只待监管部门批准,届时该行将以1.23万亿元的总资产跻身于国内城商行榜单前十,位列第八。近日,中原银行、洛阳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平顶山银行皆在官网发布公告称,已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吸收合并的有关事项。与其他万亿城商行相比,即将跻身万亿俱乐部的新中原银行成色如何?据记者梳理,新中原银行将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逾200亿元、40亿元。从这两个指标来看,该行将分别上升至万亿城商行排行榜第七、八位。不过,从资产质量来看,新中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将升至近130亿元,在万亿城商行中排位第五,面临一定的清收、处置挑战。值得一提的是,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曾提出“突破万亿、回归A股、打响品牌”三个目标。那么,若新中原银行组建成功,该行下一步是否会将回归A股提上议程?总资产跻身万亿城商行榜单第八位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表示,通过几个月吸收合并工作的推进,过程进展顺利,预计今年4-5月份,该行将会如期完成对目标银行的吸收合并。3月11日,中原银行、洛阳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平顶山银行在官网发布“关于吸收合并事项通知债权人的公告”。公告显示,四家银行已于3月10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原
-
172022-03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即将加速 投行化、生态化经营能否带来第二增长曲线? 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正吹响明确的加速号角。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这也是首次将“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明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据银保监会披露数据,2017年至2020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贷款8.8万亿元,超过之前12年总和。而2021年银行业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13万亿元,同比增加0.11万亿元,再次创历史新高。从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来看,虽然近年来银行不断加快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同时也越发重视金融风险,国有行和股份行资产质量整体也有所改善,但中小银行的不良率仍处于高位。2021年四季度,城商行不良率为1.9%,农商行不良率为3.63%,均较上一季度水平有所抬升。一面是庞大的存量市场,一面是依然未探底的风险,不良资产处置被强调和重视的逻辑不难理解。近年来,面对不良资产广阔的市场机遇,不少银行已经转变了思路,从传统清收向经营进阶,取得了很好的经营成效。平安银行(000001)是国内较早开启不良资产经营转型的银行,自2016年底成立特殊资产管理事业部以来,平安银行的资产回收成绩屡屡刷新。3月10日,平安银行发布2021年年报,其中披露其全年
-
162022-03推动资产管理公司发展 建立快速高效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机制 据银保监会披露的信息,2019-2021年分别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2.30万亿元、3.02万亿元和3.10万亿元,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每年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规模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的水平。若考虑非金融不良资产,不良资产总额将会更大。如不能建立快速高效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化机制,不仅会影响银行的稳健运营,还可能影响经济发展质量,进而威胁到国家金融安全。近年来我国不良资产规模居高不下,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国际贸易战叠加新冠疫情,使得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下滑,贷款偿还能力下降。从内部因素来说,主要是传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手段相对有限,债性工具占比过高,而对于股债结合、并购重组及证券化等有效降低负债率的组合工具使用较低,制约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做好不良资产处置工作,有利于防范化解“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有利于重新配置经济资源,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有利于保障国家金融安全。就此,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推动资产管理公司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资产管理公司(AMC)是以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资产的主体,我国已经形成五大AMC+地方AMC+银行系AMC+民营AMC的格局。建议财政部弱化对资
©Copyright 20021-2031 版权所有 尚中投资集团@版权声明 京ICP备2021034862号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