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不良资产成交价5折,预计全年处置规模4万亿
来源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
执笔丨曾 刚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栾 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殊资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2年一季度,特殊资产在线交易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明显下滑,其中成交量下滑28.8%、成交金额下降50%以上。一季度特殊资产交易指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季节性因素,一季度恰逢春节,市场活跃度不高;二是经济下行风险上升,且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较差,特殊资产的平均估值有所下降。
整体成交情况:
资产金融拍卖成交额环比下降52.43%
报告指出:资产金融拍卖成交额环比大幅降低,处在历史较低水平,但仍好于去年同期。2022年一季度,资产金融拍卖总成交额为151.82亿元,同比增加47.05%,环比下降52.43%。
资产金融拍卖成交额较上一季度下降源于成交数量和成交价格双双降低。2022年一季度,资产金融拍卖成交量为1350件,环比下降28.76%,同比下降8.91%;平均成交价为1124.60万元,环比下降33.22%,同比上升61.42%。
在经历了一年的增长趋势后,2022年一季度资产金融拍卖平均成交价出现下跌,处在2019年同期以来的较低水平,但较去年同期仍有所提高。
各省市成交情况:
山东、四川、广东位列前三
根据2022年第一季度线上平台资产金融拍卖交易情况,从交易总量上看,资产金融拍卖的市场格局没有太大变化。
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的交易量排名全国前三位。2022年一季度,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的资产金融拍卖成交数量分别占全国总交易量的20.76%、10.55%、8.02%,三个省的交易量之和占全国总交易量的39.32%。交易量超过20的省市,即排名全国前十九省市,依次为山东、四川、广东、浙江、河南、江苏、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安徽、辽宁、广西、宁夏、江西、陕西、内蒙古、天津、贵州,上述省市的成交量之和占全国总成交量的92.99%。
从增量上看,2022年一季度,大部分省市资产金融拍卖的交易量均较上一季度明显下降。成交数量位于前列的省份中,除了山东省、湖南省、河北省、安徽省和天津市分别环比上升3.80%、185.71%、37.04%、10.71%和38.89%,宁夏维持不变以外,其他省份资产金融拍卖的交易量均较上一季度明显下降。西藏四季度依然无成交业务。除此之外,青海省、吉林省、广西减幅最大,分别为100.00%、88.24%和78.20%。
债权资产成交折扣率:53.23%
本报告用“成交价/本息和”衡量债权资产成交折扣率,反映了债权资产成交价与原有债权价值的偏离。在计算过程中,为避免特殊值对债权资产成交平均折扣率的干扰,本文剔除了个别折扣率极低(小于千分之一)的特殊值。
2022年一季度,债权资产平均成交折扣率为53.23%,较上季度有所下降。从历史数据上看,债权资产平均成交折扣率依然存在下滑趋势。
总结:预计全年处置不良4万亿
估值进一步降低
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79%,保持合理水平;银行机构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一季度共处置近6000亿元。2022年一季度较2021年同期处置不良资产金额大幅增加1368亿元,增幅近30%,增幅之大为近年之最。而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银行业处置不良资产金额均在4500亿元左右。近年来,银行业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2021年,银行业保持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减,全年共处置不良资产 3.1万亿元,连续两年处置金额超过3万亿元。
预计2022年银行业全年处置不良资产规模预计可达到4万亿元。
特殊资产的平均估值有所下降。
从市场展望来看,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资产管理公司受访者普遍认为,2022年商业银行推出不良资产规模将保持相对平稳,但中小金融机构的贷款质量下行将持续为不良资产的供给带来新的增量。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房企信用风险、城投风险等加速暴露,部分尾部中小金融机构持续承压,风险隐患突出,不良资产处置压力较大。2022年不良资产市场挑战与机遇并存,不良资产一级市场买卖双方市场地位将维持在大致均衡的水平,区域性金融风险上升为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不良资产业务带来新的机遇。
备注:以上内容摘自《「NIFD季报」疫情冲击,特殊资产市场交易有所下降——2022Q1特殊资产行业运行》如有侵权,请在后台联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