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速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与此前《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及的“对不良资产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不同,明确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尚属首次。
为治理不良资产行业金融乱象,监管部门不断完善监管制度,提升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过目前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仍相对较高,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手段还不够丰富,化解风险能力还有待增强。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业内人士认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必须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中亦是首次提出要“加快不良资产处置”。
近期不良贷款处置方面利好消息不断。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列举道,一是部分法律进行了修改,为诉讼处置不良资产提供了便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二是监管部门大力推进全国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参与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三是地方政府围绕不良资产处置,开展了专项行动。
中国银行(3.090, -0.01, -0.32%)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整治互联网金融市场乱象、影子银行风险拆解、房地产泡沫化运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资本无序扩张等方面成效显著,我国金融体系稳健性日益增强。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经济运行整体稳健,银行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分析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有较大篇幅描述了金融风险问题,未来需要针对不同风险类别,找准症结点、精准发力、逐个化解。“尤其是厘清其中涉及的各类关系、产生原因以及影响等;再者,要根据影响大小,分别采取‘渐进式’手段处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仍未企稳的背景下,风险处置也应循序渐进,避免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中证鹏元研发部研究员吴进辉认为,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风险因素较多。“国内面临房企债务风险、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局部重大金融机构风险事件等,外部承受能源价格和美联储加息资本外流冲击,金融机构间的风险更具传染性、全局性,必须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预计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引下,地方政府履行风险防控主体责任会更加积极,会推进力度更大的不良资产处置专项行动,地方政府也会在资产盘活中出台新政策,更加主动地推进不良资产盘活。”杨海平谈道。
另外,为强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丰富风险处置资金来源并以制度方式及时应对风险,重点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降低对央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依赖,防止长此以往积累金融机构道德风险。同时,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兼顾化解和处置房企、地方债务等风险。”吴进辉告诉记者。
中小银行化解风险能力仍然薄弱
谈到当前主要风险点,梁斯认为,除了房地产企业债务负担较重、地方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风险不容忽视以及宏观杠杆率仍然较高外,中小银行经营问题也是重要一点。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提示,当前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还普遍存在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到位以及中央与地方监管协同不足等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2.910, -0.02, -0.68%)董事长王天宇举例称,目前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面临着一些问题。“一是风险抵补能力较弱,中小银行受制于区域经济发展及自身规模、资本实力影响,出现了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资产规模上升的趋势;二是不良资产处置手段单一,中小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主要有催收、诉讼、核销、批转等方式,批量转让最为常见,现金清收难度较大;三是司法处置效率较低,司法处置作为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主要方式,存在立案难、诉讼难和执行难等现象,并存在诉讼周期长、偿债率低等诸多问题,对不良资产最终价值的实现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小银行由于业务资质的限制以及不良资产经营专门化程度不足,处置手段相对较少,往往是局限于‘一诉了之’‘一卖了之’‘一核了之’三板斧。”杨海平补充道。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也表示,中小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处置部门的资金人力投入不够,操作的专业性水平不高;不良资产重组过程中,需协调股东、职工、债权人、投资人和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等各方利益,具体实施难度大;受市场信心、债转股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所持股份面临流动性风险,但股权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影响了处置力度和效果。
杨海平谈到,从中长期看,建议通过监管制度的改革,为中小银行更大范围、更大比例、更加主动地运用投行方法经营不良资产留出空间。“限于风险容忍度,重点在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合作模式上进行创新,更多地推进洁净出表+不良资产联合经营+超额收益分成模式。监管层面应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经营看成风险精准拆弹重要抓手。商业银行应将不良资产经营看成服务客户、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二条通道。”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未来应多措并举,综合运用清收重组、自主核销、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提高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同时,放宽政策限制,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处置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供给能力。
谈到2022年银行机构可能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来源,梁斯展望称,一方面,部分信用风险较高领域,例如房地产信用风险可能会继续释放,这为特殊资产行业交易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风险加速处置、利率持续下行等因素叠加影响下,特殊资产交易或将发挥更大作用,这或会引起更多市场主体的关注。